连漪回到办公室,想着宋苒的话,她又将那份文件仔细看了一遍。
不管是薪酬体系改革,还是把离线课程再拆分出去,对连漪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工资也还是一样的工资,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减轻了她的工作量,是宋苒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看到这份文件的感受——兔死狐悲。
公司这把“改革”火暂时还没有烧到她们身上,但再过半年,甚至再过一年呢?
谁能保证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没有低谷期,就不会成为那颗弃子呢?
没有人能这样保证。
底下员工对公司的改革颇多訾议,但也不难理解公司的做法,归根结底,是人力冗余,效益不够,明为换岗,实为裁人。
是这样的改革多少让人有些心冷。
其实在正式条文下来之前,公司里早就有迹象了,这几个月少了许多的熟面孔,是温水煮青蛙,大家私底下闲谈几句也就过去了。
连漪身为组长却是知道频繁的人事交接背后不是普通离职那么简单。
有些人是被劝退,有些人是自己跳槽,还有些是被“冷藏”不得不另谋出路。
这些人都是在公司工作有三五年的老员工了,最后除了一笔经济补偿金,什么都没有了。
辞退了这些老员工,公司拿着这一笔人力资金再去置换更低价的人力资源,如此循环,似乎一本万利。
可一家公司对待老员工的态度都冷漠至此,又何谈长久?
连漪的工资在同行中已是相当可观,似乎要她不出差错就能四平八稳地一直持续下去,但连漪自己心里清楚,她的课程之所以火爆,除了她自身的原因,离不开公司做幕后推手。
他们无限放大她身上的亮点,譬如学历,譬如颜值,以“网红教师”的噱头将她推上神殿。
实力固然是支撑着她不垮台的重要原因,但也不可否认营销的作用。
公司今日能因为她是燕湖大学的硕士就给她造势,日后如果加进来一个博士,公司照样还能推别人上去。
职场上永远有难以替代,没有不可替代。
昨晚,因为沈思晏的打岔,她还没有回复电子邮箱里导师发来的邮件,在一天的慎重思考与权衡后,连漪写下了回信:
“dearprofwu,
onrefle,iwanttotellyouthatiamreadytostudyforaphdmyidealuyisoxfordorcambridge,forwhichihavemadefullpreparationsthankyouverybsp;foryourtrustandattentiontomeiwilltioworkhardwithyourexpectation……”
她将回信上的每个字都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才将邮件发送出去。
她郑重其事,是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她选择了一条必然艰难的道路,必然要开始新的人生征途。
抬起头是理想,低头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