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啥就干呗,又不是啥大工程,要人要物的,尽管告诉我。”
老朱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说。
看着朱元璋那样子,朱寿明白老朱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这次有多坚决。他都已经请来了解缙,目标是超越《永乐大典》,所需的人力物力自然不是小事一桩了。再说,解缙现在还年轻,未经世事的考验,朱寿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位天才到底能发挥多大的能量,能不能担此重任。
“有的,不过得请爷爷把天下的书都搜集到翰林院,这样解缙他们也方便些。”朱寿提出。
“这事儿你不用操心,你父皇早把古今书籍收在大本堂里了,我以前就是在那儿受儒家大师教导的。”朱标回答道。
老朱笑着点头,为了让儿子们成才,他可是费尽心思,不仅搜罗书籍,还请了宋濂那样的大儒来教育他们。只是后来太子成了家,授课地点改到了文华殿,大本堂就空了出来。老朱偶尔还会在大本堂和官员讨论古今、评论文章,但他自己也忙,特别是废了丞相制度后,已经很久没去过大本堂了。
“寿儿,既然你还没决定在哪儿教学,不如就用大本堂怎么样?”老朱笑着提议,其实是想让朱寿多进宫陪陪自己。
朱寿没有拒绝,反正紫禁城里那么多宫殿空着也是空着,不用白不用。但他也不想就这么轻易答应,该谈的条件还得提。
“大本堂的书全不全啊?”朱寿带着点疑惑看向老朱。
他这可不是不信任老朱,而是了解老朱的个性。老朱要是不喜欢啥,通常会直截了当拒绝,特别是在文学上。他对文学有一定的偏好,比如把孟子从孔庙里挪走,科举也不考孟子的文章。大本堂以前是皇族子弟学习的地方,里面的书肯定是为皇家量身定制的,比如各种经史子集加上注释,占了大头。所以大本堂里很难会有老朱眼里所谓的“闲书”。
老朱被这审视的眼神看得有点不自在,赶紧摆手:“你要哪些书,我叫人去找。”
“我要所有的,从天文到地理,经史子集,阴阳医术,士农工商,诸子百家,佛经道藏,从宫廷藏书到民间方志,我想编一部汇集中华几千年智慧的大全集。”朱寿的语调越来越高昂,听得老朱心头激动不已。
“这可是旷世之举啊!”老朱激动得双手都有些颤抖。古往今来没人做过这样的事,如果书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那……
老朱都不敢想下去。
“到时候再请爷爷给书写个序,让父皇也署个名,岂不美哉?”朱寿笑着提议。
连朱标这时都有点坐不住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老朱大方地应承,相比于这样的不朽功业,花费些人力物力算什么。
“爷爷英明。”朱寿拱手作揖。
“少来这套,你这小子鬼主意多,还有啥要求,尽管说。”
老朱豪迈地说道。朱寿平时总是一副看不上老朱、瞧不起大明的模样,今天却反过来拍马屁,这让老朱觉得不太对劲。
朱寿瞅了朱标一眼,犹豫地说:“爷爷,你也知道,我这年纪也不小了,父皇说要给我安排选妃。”
“怎么?不满意?”
老朱脸色一沉。
“不是不满意,是觉得太早了,同龄的女子身体都还没长全呢!”
朱寿小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