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服也就是宇航服的发展历程还是非常久远的。
第一代航天服是1961年问世的,是由当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穿着的k-4型压力服加以改进的。这种航天服由氯丁橡胶涂在布上的防护层和经过氧化铝处理的强化尼龙的内绝热层叠合而成,肘和膝关节部分缝入了金属链,容易弯曲。但是,当内压提高时,航天员难以活动身体。
第二代航天服被发开在60年代中期,这种航天服在封入空气压的压力囊外蒙上了一层用特氟纶混纺材料织成的网,即使空气压使航天服整体膨胀也容易弯曲。
第三代航天服……
第四代……
宇航服在早期的穿戴是十分麻烦的,一个人根本搞不定,这一情况在单人飞行器出现后宇航服才在穿戴上面进行了改进。
例如祁泽睿所穿戴的第十一代宇航服就可以单人进行穿戴。
第十一代航天服内衬含有少量的纳米伸缩材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或者缩小来贴合使用者。
整个航天服可以拆分为手臂、上躯干、下躯干、手套、靴子、头盔、前方挂着的主控系统以及后面背着生命箱。
单手臂部分除去内衬外面就还有八层之多,其中七层分别是压缩过非常薄的一层弹性纤维、两层防挤压层、一层防撕裂层、一层玻璃纤维、两层耐磨纤维。第八层也是最特殊的一层是在防挤压层跟防撕裂层还夹杂着用来保障宇航服温度的水循环系统。
而鞋子跟手套更是安装了微小型触点、吸附、重力装置等。
头盔包含玻璃面罩,头盔内侧可携带十颗100l的营养液球跟十颗小水球。头盔上方埋设有小型天线、微型高清摄像头、高倍灯、信号接收器等。
前方挂着的主控系统包含东西就非常多了,有电动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氧气供应系统、回收系统等。
后面背着的生命箱包含的东西比前面还多。生命箱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装备有监测装置、小型雷达、消声器、风扇、中间最大的地方是水箱跟主氧化箱(电解氧),下面一层占据地方最大的则是电池,其次是备用氧化箱跟氧气调节器。
前面的主控系统加上生命箱就可以称为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连续工作二十四个小时。
其实上面这些里面还有一些类似背包固定带、制冷液、小型泵这些东西就不一一介绍了。
以上这些东西的重量加在一起是非常的沉重,若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背着这么多的东西在宇宙中行走,所以在上躯干、下躯干配有外骨骼装置,也可以叫机械外骨骼。
这个外骨骼装置最大的作用就是负载重量跟辅助使用者。
下躯干还有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配备了排泄所使用的抽吸装置跟排污口,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
当初飞行器载挂的六个单元格被撞,导致营养液泄露,最后祁泽睿收集到的营养液球只有284个,当时还有两个损坏的,只保存下282个营养液球。
这段时间祁泽睿省吃俭用,将近十天的时间只吃了138颗营养液球,剩下144颗营养液球。
祁泽睿在确保用外骨骼装置将自己固定在飞行器角落后,把144颗营养液球其中的二十颗存放到头盔内,其余祁泽睿都塞到下躯干的夹层内了。
幽荧的话已经告诉祁泽睿飞行器已经不再安全,存放在飞行器上营养液球破损的几率很大,还不如存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不被压瘪,夹在下躯干的营养液球就有很大的几率完好保存下来。
将一个将近3500公斤重的物体从15300米高空自由落下,其冲击力是多少公斤?降落一共要花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