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堂>穿越历史>林越的古代生活 > 沈县令到
    刘希问林越有没有想把故事印成话本放在书肆售卖的想法。

    林越便给他讲了讲外面受欢迎话本的种类和特点,普通百姓喜欢的帝王将相高官贵女为主角的话本,抑或主角是普通人物但有政治意义上面推的话本。

    《一代女侠朱玉娘》这种两边都不靠,受众不明确,现在虽然有了印刷术,但还是雕版印刷,即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才能印书,非常麻烦。

    这样印出来的书,卖的好还行,如果只能卖几本几十本,那可能还不如抄书卖合算。事实上,书肆里很多话本,都是落魄文人书生自己写了卖的,能开印的多是和科举有关书籍,如三百千、四书五经这种有固定成套版本的。而即便是三百千四书五经这种,书肆也接受文人学子抄书后再帮着售卖的,可见印刷成本之大。

    刘希听完有些失落,又有些不放弃,像是问林越又像是问自己:“就真的没有办法吗?如果是手抄了放在书肆售卖呢?”

    “呃,你可以试试!不过在那之前,你得先把你得字练好,正好我前两天用羊毛自己做了几只毛笔,你们一会去我家,每人送你们一只。你们先试着蘸清水在石头或者木桌上写,找找感觉。”

    前世DIY流行,加上网上各种手工达人短视频,又新鲜又好玩,林越没事的时候看过不少。方便找材料的,就亲自动手做一下,不方便的就看个大概,了解一下原理。像是茶叶蛋牙膏牙刷这些,便是这么来的,毛笔也一样,只不过那时候不好找猪毛羊毛,这会倒是更方便了。

    想到DIY,林越突然想到一种用十几或者几十片小木板拼成的简易收纳盒。每片木板上切割出合适的插槽,最后拼出一个可以放置小东西的收纳盒,如果再在收纳盒绘上图案,比如梅兰竹菊之类,不知道读书人和大户士绅家的小姐们会不会喜欢。

    林越想着晚点去找水叔了解下情况,木板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做大床箱子剩下的边角料即可。至于图案,可以找小姨赵兰娘帮忙。

    赵兰娘前些年已经嫁人了,嫁到了种蜜桃的东山村,日子过得不错,每年七月林越家都会收到她和她夫婿送来的一篮子蜜桃。只是在子嗣上有点不如意,生了两个女孩,林越听她娘说,小姨夫婿还好,但是婆婆有点不高兴。如果收纳盒买卖能做的话,赵兰娘描描图案就有钱拿,说不定可以堵一下她婆婆的嘴,让她日子好过些。

    正乱七八糟想事呢,林越就听周围一阵骚动,回过神一看,原本在一边凉快顺便看他们这些孩子学习玩闹的村里老人们,个个提着小马扎面带兴奋的往村东方向跑。

    “什么情况?”林越问刘希,因为他看起来也异常激动,其实不只他,周围还在原地的孩子们都差不多神情。

    “听说县太爷来了,现在正在族长家里!”刘希说完又忍不住猜测:“会不会是因为铺路来的?”

    林越心想,大概率就是为了铺路来的,看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修路都不是小事啊!不然林家村这几年断断续续也出了些动静,但都没能引来这京城世家公子出身的沈游沈县令,结果去县城的路才刚开始铺,他就来了。

    “走,一起去看看!”林越招呼一声,带着十几个早就沉不住气的“小学生”也往村东赶。

    可惜到了族长林长安家才知道,想见县令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门口有衙役把手,他们进不去呀!不只他们,那些早到的村里老人们也在门口围着呢,和他们一样待遇。

    “阿月,你爹在里面,我看到县太爷就是和他还有永东叔一起来的!”陈稳婆的孙女林草看到阿月来了,有些激动的说道。她家就在村东,离族长家不远,因为爹娘都去铺路她要留在家里做饭看着弟弟,便没去识字。早先听到外面有动静就出门瞧瞧,正好看到林永东和林永明带着一群人进了族长家,又听跟着回来的其他村里人说了才知道,刚打头那个竟然是县令大人!“阿月,你来晚了没看到,县太爷特别威严,而且特别特别好看!比永南叔好看多了!”最后一句话是凑到林越跟前小声说的。

    “哈哈,小草姐,想不到你还是个颜控!”林越笑的不行,心想果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不过沈县令确实挺帅,早几年姐就已经见识过了。客观讲,倒也没有比南小叔好看很多,应该是那种世家出身的风仪更招像林草这样的小姑娘稀罕罢了,毕竟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靠衣裳马靠鞍嘛!

    林草有些疑惑,啥叫“颜控”?正想开口问个明白,就被从族长家出来的县令和族长林永东林永明等一行人打断了。

    原来沈县令听说林家村村民不只要铺青石路到县城、之前就已经铺成几段后,提出要在村里走走,看看最开始铺的那段是什么样的。林长安和林永东林永明等人便陪着他一起,边走边说明修建时的情况。

    “这么说来,最先提出要铺路的竟是一个小姑娘?铺路的理由是为了麦收秋收路好走,还有,不想家里留钱多怕招来匪人强盗?!”沈游听了林永明说的当时要修路的缘由,前一个有些意外倒也在情理之中,后面一个就让人忍不住想发笑了。

    “不想家里留钱的是小民的小儿,他当时是听了小女的故事,才有的想法。提出铺路的是小民的小女,她是看我和村里她那些叔叔伯伯们收粮食辛苦,才这样说的。”能和县太爷说上话,林永明心情也是激动,好在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不至于颠三倒四,突然听到问话,也能尽量面色如常的回答。

    沈县令点点头,夸道:“你这女儿倒是孝顺,令郎想法也很有趣!”

    从林长安家到村外南边的庄稼地,走到青石路头,沈游看看前面的土道和远处的马家村,面带沉思。转了一圈又回到村里,先去林永南家看了看,接着就到了林永明家。

    别的不说,在林家村,这两家房子是修的最好最气派的,五间青砖瓦房,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自从去年先后盖好后,一直是村民们羡慕的存在,和人闲聊时经常提到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如何如何满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