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堂>穿越历史>天下安康 > 第990章 事半功倍
    节省民力不难,但问题是要如期完工。

    黄明远本身不是学土木工程的,也不懂怎么盖楼,单论专业水平,甚至不如宇文恺这些长期从事建设的土著。但是黄明远知道,若是想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变动原始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要改进生产工具的水平,使之更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优化人员配置,进行科学管理。

    改进生产工具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黄明远对于传统的建筑工具顶多算是认识,很多还叫不上名字,若是想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改进,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耐不住后世全国各地商品房疯狂的建设,哪里都有盖楼的,所以他也清楚现代建筑最需要的东西。

    对于现代建筑,最标志性的建设工具,怕是每一个建筑工地都必不可少的塔吊了。

    后世的塔吊多种多样,但是论其发展源头,都是杠杆作用的产物。通过平衡重的用量与平衡臂的长度的调节,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物力。

    此时没有混凝土,所以很多建筑都是用巨大的条石进行建设,费时费力。

    对于役夫来说,瓦工、木工、金工等活是上等活,属于技术活,伤亡率很低很低,待遇也不算太差。真正伤亡率高的是石工,而最辛苦的是运输、搬运工人,二者都属于纯体力活,消耗巨大,还因为没有保护,所以多有死伤,是工地上最大的消耗品。

    而解决运输、搬运困难,是解放人力最好的方式。

    黄明远建不了后世巨大的塔吊,但是却可以模拟出其初始行态。

    黄明远命人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制作出了数百具巨大的杠杆,再通过滑轮等工具连接,用来作为最原始的塔吊。每个杠杆有数十人操作,可以轻松将上千斤的巨石抬升到数丈高的位置,简单轻便易操作。

    黄明远还制作了大量的轮滑组件作为工具,同是铺设运输轨道,大大提升了工程的进度。

    这时宇文恺又找到黄明远,上报整个建设工地的材料不够,尤其是土料不够。

    此事也可以理解,新建的洛阳城在汉魏洛阳城的西十八里处,远离主城区,道路运输不便。而且很多材料包括土、木、石料都要从虢州、卫州等地运来,极为不便。

    这年头的运输成本很多情况下比原材料成本贵的多,修建东都花费的庞大人力物力,一半都浪费在这些物质的运送上。

    当年建设大兴城时,巴蜀的巨木从汉中等地运过来,需要翻山越岭,人背肩扛,光是险峻的蜀道,就不知有多少人身死。可以说长安的每一根柱子,都沾满了运送役夫的鲜血。

    至于洛阳,运输难道又远大于长安了。

    黄明远也有办法,若论运输,何如水运。黄明远命人将巴蜀等地的大木沿江边砍下,直接制成竹排,顺水而下,再沿长江、邗沟、淮河、汴渠、黄河运抵洛阳。

    如此运输,虽然路途遥远,但却省时省力,木材运输的花费减少了九成以上。

    至于缺土之事,黄明远

    又命众人在新城修建之处就地取土,烧制砖石。

    在工地上就地取土烧石,直接省了运输费用。而新城砖石的耗费量大,没几天整个工地就被挖成了大沟。

    这些大沟正是黄明远说设计的,他命人将这些大沟相互连接,然后挖通附近的洛水进入渠中,组成一个以洛水为干渠、各处壕沟为支渠的新的水网。各地水运来的资材,都通过洛水和大渠运至新城的各处施工工地。

    黄明远又命人将废弃的瓦砾全部堆在河渠一侧,等待这一处工程完工,便断流排水,然后复将这些瓦砾回填入沟中,使原本的水渠又变成了平地。

    如此一般,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得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黄明远轻巧地一番设计,使得朝廷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至于因此而活命的役夫更是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