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与真腊打得难分难解,谁也无法完全取胜。这时双方都想起了还在一旁看戏的大隋,纷纷拉拢大隋参与到此战之中。
不过此时的黄明聪本没有那个闲工夫搭理他们,他在准备统合南洋诸国。
大业四年十二月,在日南郡天南港,黄明聪召集盘盘、丹丹、狼牙脩、干陀利、娑利、赤土、三佛齐等十多个国家,建立南洋联盟。号召诸国之间不得互相攻伐,统一奉大隋为宗主。
原本大隋不经营海洋,对于南洋诸国影响有限。众人也顶多是知道北方有个庞然大物的国家叫隋,但仅限于此。但这一次不一般,大隋轻易一出兵,便大破南洋最强大的扶南国;大隋的战船围着诸国转了一圈,那数也数不清的大船让人看得胆寒。
所有人都清楚,这南洋的天变了。
对于这些小国来说,过于在意以谁为属国并没有意义,反正都得找个靠山,还不如找个更强大的。本来诸国最怕的是被大隋侵占国土,但这个攻守联盟使得他们没了这个后顾之忧,因此谁不赶紧加入,上赶着抱大隋爸爸的大腿。
于是马来半岛和南洋诸岛上的国家被一网打击,等到扶南国再回过去重新收拾势力范围,才发现之前的小弟一个也没了。
这个攻守联盟不仅仅是关于战事,最重要的还是商业。大隋在诸国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关税降到最低;而且还从各国圈了十几块地作为海港,这些都是将来经略南洋的据点;大隋成功占据后世的新加坡一带,掌控了马六甲海峡的东部出海口;大隋可以在诸国驻兵,诸国承担驻兵费用;诸国每年向大隋进贡的粮食从数万石到数十万石不等,其余香料、珠宝无数······
对于大隋来说,可供移民南洋的人数实在太少,这就使得南洋的土地很是鸡肋,虽然地域广袤,但是黄明聪没人。
因此黄明聪一开始就没有把重点放在占领土地上,而是通过控制一个国家来控制一个地方,让这些国家来为他们打工。
而这份条约的签订使得大隋对南洋诸国的约束性大大增加,诸国真正成为了大隋的属国。当然这些作为大隋天子的杨广全都不知道。洛阳去天南万里,圣旨一来一去大半年,杨广连岭南的州县都管不了,更何况是更往南的日南,更往南的南洋。
《天南港条约》签订之后,为了加强对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地的控制,黄明聪将原来的大洋舰队一分为二,其中主力为南洋舰队,以天南港和蒲罗中(新加坡岛)的康泰港(新加坡港)为母港。其中康泰港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第一个最早到达此地的东吴将领康泰。
南洋舰队是一支军商结合的舰队,大到讨伐列国,海外互贸,外事交流;小到打击海盗,绥靖地方,都归南洋舰队管辖。
而在南洋舰队背后支撑起这个庞大海上帝国的,是十多年来,黄明远手上近千条海船组成的商业帝国。而这个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按黄明远的话说,你们的目标是“海上马车夫”。
其余一部分舰队被改编为东海舰队,留在舟山和胡逗洲,负责北方贸易。
随着大隋在南洋大肆扩充地盘,其实力也迅猛发展,到了大隋九年,黄明聪手上有陆军五万六千余人,海军六百多艘中型、大型船只,十多万军队。控制南洋二十多个海港,贸易额达到了一百万万钱。
收编完南洋诸国,黄明聪这才得闲来应对扶南和真腊两国。
其实自从割让完扶南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后,黄明聪对于两国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土地兴趣。准确的是黄明远对他们没兴趣,后世老挝、柬埔寨等地都是最不发达的地区,很快矿藏此时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法开发,抢这么多这里的土地要干什么?
可惜这里有两个恶邻居,虽然黄明聪对他们没兴趣,但还得防着两个国家反过来咬大隋一口。
狗咬一口,入骨三分。
对于双方的劝战,黄明聪刚开始以不涉及到本国,故意不理踩。扶南国以为没有掣肘打得高兴,真腊国却是吓得不轻。
扶南国的左路军从占巴塞撤退之后,攻守之势相异。
对于真腊,扶南国反而呈劣势的一方。
相持的两国也受不了这种持久战,大业五年五月,上丁会战爆发。为了取得胜利,双方竭尽全力,共投入接近十万军队。
两军在上丁相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真腊军渡过湄公河,从暹博杀入扶南军背后,上丁防线告破。扶南军损失惨重,折损四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