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出宫之后,立刻前往大理寺。现在整个大理寺都归他管辖,杨弘和赵绰也都要受他的辖制。
原本杨弘对此事根本不上心,一应事务全交给赵绰,只在一边当个看客,哪怕被杨坚问责。杨弘是个老狐狸,宁肯什么都查不出被杨坚责罚无能,也不愿参和进去,陷入其中。
只是现在杨昭领了此事,他便不能再稳坐了。一来杨昭的身份不同;二来主办和帮办的身份自然是不一样的。
杨昭除了有刑部、大理寺支持,手上还调动了一批左卫府军,倒是天时地利人和都给占了。
赵绰见到杨昭,一副心中有愧的样子。他是大理寺卿,案子在他手里办成这个样子,的确是不好看。
杨昭倒是平易近人惯了,并不怪罪赵绰,反而对其以礼相待。赵绰是老臣,对待他们杨昭早就是得心应手。
虽然赵绰、杨弘都是杨昭名义上的副手,但一个案子不会用三个人来办。既然杨昭主办,二人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为此赵绰向杨昭推荐了大理寺主簿陈孝意和大理寺评事狄孝绪、柴孝和三人佐助杨昭。
狄孝绪是并州太原人,祖父是北齐安西将军泾州刺史朱阳县开国子狄湛,年不过二十余岁。狄孝绪在贞观年间做过尚书左丞、散骑常侍,他的父祖包括他自己都不怎么出名,但其孙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
与之相比,柴孝和出身不显,年岁最少,也最不显山漏水。
杨昭也乐得赵绰将所有事情就交给他,至少不让他有掣肘。他的谋士黄明襄去淮南了,身边连个讨论的人都没有。
黄明襄也是接到兄长让他躲出去的信,这才连忙以游学的名义远赴淮南的。
杨昭本身并不善于查案,但他对赵绰的人品还是极信任的,对于赵绰留下的陈孝意、狄孝绪、柴孝和三人都很信任。
杨昭听完整个案子之后,便和三人讨论案情,这时身份最低的柴孝和忽然说道:“王爷,既然诸路都不通,我等为何不从吐奚子柔的关系查起。”
杨昭示意柴孝和继续说下去。
“王爷,现在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汉王,若是我们再沿着这些旧线索查下去,肯定得到了还是已知的东西,被人牵着鼻子走。既然此次刺杀和指证的核心是吐奚子柔,我们何不从他本人查起。吐奚子柔要筹谋一场这么大规模的截杀,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杨昭听了一喜,忙说道:“宗治此言大善。”
柴孝和后世没什么事迹,不过后来是李密的第一肱股之臣,曾劝说李密奇袭关中。
这时陈孝意也说道:“王爷,在下总觉得这个案子有问题。先是吐奚子柔,他的家人去哪里了?他若是真是被汉王指使,既然可以为汉王做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可谓是汉王的心腹,那为什么当日事败他不z-i'sa,后来又供出汉王?吐奚子柔和薛干乙提死时为什么会看起来很安详,尤其是薛干乙提,难道是为汉王甘心身死族灭,到最后还安然而逝?最后再说张从珂,既然吐奚子柔事
发,汉王要断尾求生,为什么不提前处置了他,还让他留着与汉王的密信?还有,贼人截杀大理寺官差时,为什么不杀光所有人,反而让官差带着密信回来了······”
陈孝意没有再接着说下去。
杨昭若有所思的说道:“仁志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汉王?”
陈孝意没有回答,但杨昭有些明了。
陈孝意接着说道:“之前赵公就曾说过,这案子查的太顺利了,几乎没费什么劲,很有古怪。而现在我们拿到证据之后,所有的证人又都死了,证据确凿,但却没查下去的路了。若是这其中没有人操纵,我却是不信的。”
说着陈孝意看向杨昭。
能操纵此事的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大体都是皇室的核心中人,甚至连宰辅也不一定做到。所以陈孝意要看杨昭是否有查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