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堂>穿越历史>天下安康 > 第三十八章 云起献策
    韦云起还强自镇定,满脸的冷汗却是止不住的往下流,鼻中粗气急促,仿佛要把心呼出来。</a>

    外边等候吩咐的老仆听到屋内有东西破碎的声音,吃了一惊,马上叩门问道“郎君怎么了?”</p>

    韦云起听到有人打扰,低吼一声“滚出去!”</p>

    却是吓得老仆赶紧离开。自郎君懂事起,一直是彬彬有礼,从没见过郎君有如此失态的情景。</p>

    黄明远说完也不再言语其它,自顾自地在坐在那品起茶来。韦云起挺直身子,死死地盯着黄明远,却不见那自娱自乐的黄明远再有其它言语。见自己根本奈何不了黄明远,韦云起忍不住怅然若失,颓然地坐在了榻上。</p>

    韦云起心里很明白,黄明远没有说错。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激烈化,自己身为镇司马,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反而有可能成为一方的替罪羊。</p>

    黄明远所处的形势看似凶险,但它毕竟手握兵权,是朝廷任命的一镇之长,除了朝廷没人可以将他如何。而自己无论愿不愿意,如果不和黄明远联盟,一定会主动或被动的被推出来和黄明远打擂台,那样的话,无论胜负,自己都不会有好下场。</a>

    自己还纳闷最近这群人怎么敢动作这么大,却忘了他们早已经找好了替死之人,而自己还笑黄明远为人稚嫩,不懂谋身,却不知自己早就是别人碗里的菜了,真是可悲可笑。</p>

    思及至此,韦云起也是拿得起提得下的真汉子,马上想明白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投入黄明远这一方。只要在未来的隋突大战中立下功劳,自己未必不能借此翻身。</p>

    火光电石之间,韦云起已经思索好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今日自己输了,无论如何是别想再拿捏得住黄明远了。</p>

    韦云起却是放下自己的骄傲,一俯身,向黄明远拜去。</p>

    “云起鼠目寸光,竟自落入那群守户之犬彀中,蒙将军不弃,亲自劝解,云起虽驽钝,亦知恩情。愿随将军扫除边患,安定大同。”</p>

    韦云起心知,今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己虽有磅礴之志,奈何事已至此,只能为黄明远之爪牙了。自己自负才略,却是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p>

    见韦云起拜向自己,黄明远也是吃了一惊,这些世家子弟眼高于顶,今日韦云起竟然不齿下跪,看来韦云起也是真的明了自己的处境,未来有如此成就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网</a>

    黄明远知道自己也不能真的让韦云起跪拜自己。这些世家子弟,极重脸面,双方还需要合作,稍稍对其敲打一番就是了,没必要在这虚礼上挣些便宜。</p>

    黄明远急忙将韦云起扶住,说道“云起兄如何至于此,明远如何受得起。兄之才,惊艳绝伦,胜明远十倍,明远虽不才,亦愿同云起兄共襄大事。”</p>

    黄明远硬拖着要拜下的韦云起,二人一同坐到榻上。</p>

    韦云起见黄明远并未露出骄纵之色,这才心有所安,这结局,对自己大体还不算坏。</p>

    既然双方主从关系已定,黄明远也没必要跟韦云起客套。自己在对突厥作战的战略布置上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的确需要韦云起给自己一些不同的意见。因此黄明远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今隋突大战已成定局,战起之时,必将祸乱整个大同。韦司马久历军事,腹有韬略,未知对明远有何见教。”</p>

    听到黄明远的问询,韦云起也是平静了心神,心道看来这黄明远还是很重视自己的。</p>

    今晚跟黄明远的对话自己一直处于下风,令韦云起很是难受,现在自己也得在黄明远面前好好地展现一番能力,省得让黄明远小觑了自己。</p>

    “大同城城坚兵利,奈何兵微将少,一旦突厥人全力攻击,我军未必可以坚守太长时间。而丰州虽不甚远,但都蓝若兵进大同,必然会派兵牵制我丰州援军。若丰州援军轻骑而来,都蓝以金狼卫士阻之,援军未必能及时突破突厥封锁,到那时将大事去矣。”</p>

    “大同城以东,阴山山脉与牟那山今乌拉山)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狭长的谷地,两头宽而中间窄。突厥军从阴山以北攻击大同城,必无法走阴山小径,只能从大同谷地穿过。将军可在此处,大张旗鼓,广布营帐,都蓝见此必小心防备。待其穿过谷地,发现我军在欺骗于他,必然勃然大怒。若其放松警备,我军在此潜伏之轻骑对其当头一棒,必能重重折其士气。我军前后两次打击,若都蓝疑神疑鬼,则可为大同赢得数日时间,待都蓝到时,我丰州援军早已至矣。”</p>

    听到韦云起的策略,黄明远在心里也不禁对韦云起叫了一声好。这韦云起虽不善谋身,但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大师,如果可以,给自己做个参谋长刚刚好。只可惜他出身顶级豪门,并不怎么看得上自己,短期内是没希望了。又腹诽道这李渊老小子到底埋没了多少名将,历史上的韦云起喋血益州真是可惜了。</p>

    想到这,黄明远感到韦云起确实是给自己提了个醒,在城东那片较为狭长的区域筑上一座新戍堡确实可以将整个大同城隐藏入丰州平原上,那时的大同城的防御压力将大大减轻。只是现在时机不到,战后,大同城东的确需要一座新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