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敦煌,这一路并不好走。
县令这种最基层小官,三年前新上任的时候,朝廷便不曾派遣过几个士兵沿途护送。这次戴明府虽说受到了陛下的嘉奖,但从身份品级上来说,依旧还是不可能有多少士兵护送。
雷霆镖局又在大同府接了这趟官府的镖,萧纪背着长弓和箭壶迎了戴明府和家眷一行,一路往西。
这位新的戴夫人年纪不大,也才十八岁。虽然不是楚家大房的小娘子,但也是深闺大院中娇生惯养长大的。头一回走这样长的旅途,实在不太适应。一开始还要在新婚夫婿面前表现表现,坚强地支愣着,但很快便被现实打败了,走了一路,便吐了一路。
等回到敦煌,戴明府连忙请了小陈大夫过去一号脉,怀上了,正好两个月。
知道的谁不夸一声老戴伏枥志在千里呢?
就在春耕即将开始之前,程云淓得到消息,戴明府的老友韩大人带着旱稻的稻种来到了敦煌。
程云淓等了好几天,没听到戴明府那边有什么消息给她。再一打听,原来戴明府与韩大人竟一起下乡劝课农桑、耕种新稻、偷看玉米和红薯种子去了。
“好吧......”程云淓为自己的心急无奈地对着手指,胡乱嘀咕着,“还有土豆呢,还有西红柿呢,还有辣椒呢......能不能一起都推广了?”
过了几天,程云淓又得到消息说韩大人因为从鲁南不远万里来安西推行旱稻、调研黄金黍、地胡瓜等农作物,拳拳向农之心,朕心甚慰。行在半途的时候被皇帝大大封了“兴农督察使”的官职。
韩大人“坚辞不受”,陛下“发诏急追”。如此往来几次,韩大人只好“受了”。
听到这消息之后,程云淓一脸不可说的表情,要笑不笑地眨着眼睛。
好吧,受就受了吧,韩大人如今便又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韩大人。
只是韩大人兴农了,也不知他会不会顺便兴一下商,把咱的大肥皂往东和南运一下,毕竟鲁南自古以来也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呀!
终于在四月底,春耕进入尾声的某一日,程云淓上课之余,带着弟妹们出来逛吃逛吃逛吃,跑去在天皂地设临街二楼的雅座里玩。正笑闹着,忽然听到窗外街上有衙役由远及近地高声喊道:
“马队行街,注意避让!马队行街,注意避让!”
天皂地设门面临的这条街算是敦煌城比较繁华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一直有商队拉着马匹、骆驼、骡子和牛车来来往往的,也不知什么样的马队需要衙役们事先开道呢?
程云淓好奇地从窗户里探出头看出去,从城门那边黑压压地行过来一队车马,二、三十人的样子,整齐地排成两队,护着两辆马车,一路哗啦哗啦哗啦快速而来。队伍之前有几位敦煌县衙的衙役在前面开着道,后面跟着身着黑色劲装的护卫们,有的腰悬长刀,有的马屁股上插着长枪或者长弓,虽未穿盔戴甲、风尘仆仆,却有一种军容整齐之感。
如此训练有素又整齐划一的,肯定是哪家的府兵。
前面一辆的马车打了县令徽纹,想是戴明府的座驾。马车的帘子低垂,戴明府并未露面。后面一辆轻便马车上没有徽纹,倒是插了两面招展的大旗,一面上写着:“兴农督察使”,一面上画着一只下山的猛虎,写了一个斗大的“韩”字。
在这旗下有两匹高大的健马,一匹上坐着一位很魁梧的年轻人,一身藏青的窄袖翻领胡服,腰间佩着长刀,腰带扎得细细的,显得肩宽背直。他的表情很严肃,黑压压的浓眉一双虎目,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放在腿侧,黑色的披风在身后傲然飞扬,那不怒自威的身型气势,跟他头顶大旗上的猛虎仿佛很有点血缘关系。
另一人看上去年轻白皙一些,坐在高头大马上,身高也差不多,人却很细瘦。他的打扮偏文艺一些,竹青色调的宽袍大袖随着马匹的快步行走而在风中翻飞着,颇有魏晋之风,很是潇洒。
一行人护着两辆马车从天皂地设的门店前泥石流一般的涌过,马蹄隆隆,震得人心跟着一起狂跳不停,非常威武。
街上的行人都避让到了街边,以免挡路被踢飞,却一个一个斗还垫着脚惊叹地看着,啧啧赞叹。
“哇,不愧是督察使!这排面,硬是威武霸气得很呢!”程云淓拍手赞道,却又一眼看到平日里鼻孔朝天的马县尉骑着他那匹马,灰头土脸地跟在队伍后面,无论是身高、仪态、制服还是精神气,对比非常强烈,忍不住“噗嗤”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