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堂>都市青春>可如易京师 > 第126章 沈氏产业股东现状
    胜吉十九年五月十二,沈方和王可儿返回了昌国县,沈氏庄园的围墙早已拆掉,和昌国县城连成一片。在沈家宅院内的议事厅,见过了王寿光、王孝锡及沈氏产业的其它股东。这些股东绝大多数是原来的匠头和坊主,还有三个股东是近期成长为沈氏产业中坚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汉子,其中一个是高大威猛的方脸汉子,正是七年前与沈方共同研制琉璃窑的青州人邱高杰,一个是明州造船工坊的老大金樾,一个是在转塘培养起来的木匠顾弘章。

    王寿光手下有几十个精通筹算的属下,他们负责管理沈家四十多处矿山及遍布大周二百六十七个州府的大大小小上千家店铺。按月统计各工坊、矿山、店铺的业绩、产出及需求,并给沈家产业各工坊下达生产的指令。原先转塘庄园的匠头骨干,经过七八年的历练,早已摆脱了原来匠人的身份,他们下面各自有几十个手艺精湛的匠人,他们只需按照王寿光的要求,在自己经营的产业里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即可。

    沈氏产业的大主管刘四,兼管着转塘庄面,现正在转塘与二浦官坊的主管太监办理交接,他是除沈括、王寿光之外的最大的股东,购买了五股沈氏产业的股份。其实这些匠头、坊主在沈氏产业中的股份已经是他们资产中很少一部分,他们更热衷于在大城市兴建勾栏瓦舍、工坊店铺,兼并土地,兴建宅舍。不过为了维持与沈家的关系,他们还是象征性地投了一笔,并且常驻在昌国,自家各产业安排近亲好友充当掌柜。背靠沈家这颗大树,官商两路皆无人敢欺压蒙骗。

    李老黑除了昌国的二十余个沈氏铁匠工坊之外,还在其它州县开了十余个工坊,将这些年培养的徒弟派出去独当一面。

    张小五作为转塘庄园靠木匠手艺起家的匠头,其身家早已达到几十万贯,经他手制造的水力车机和各种机械总有上万具,就连他培养弟子在江陵、黄州、湖州、苏扬等地也闯出了一番名堂。

    王总头因主持建设了转塘、二浦两大工坊区,手下聚集了上千土木施工队伍,在大周各州县大兴土木之时,他凭借着转塘庄园的资源优势,顺利地承揽了江南许多州县的工坊施工工作。虽然身家并不算很丰厚,但他具有强大的人脉和号召力,这次兴建昌国县之所以能一次召集近三万工匠,便有他的功劳。

    李申负责的窑场,利润很微薄,好在所需产量巨大。长期经营窑场积累了大量的工艺和技术,就连沈括也对此很重视,每年分红时,总会给他额外地补偿一部分,以避免被其它匠头拉下太多。

    胡喜儿的船队现在已经分做三支,另外两支船队由两个儿子负责大周内河的船运,而他亲自管理沈氏产业的远洋船队,远洋船队所用船只均是由明州船坊所制四千料官船,如今专跑朝鲜、东辽、耽罗三国的有四十艘,专跑日本、琉球的有四十艘,还有二十五艘专跑吕宋、占城、三佛齐、朱罗等南洋航线。

    张船首原本只造一千料以下的内河船,三年前他与王寿光将沈氏造船工坊迁至翁山之后,便与明州造船工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将明州造船工坊收购。明州市舶司主管太监关世宜收了王寿光一大堆金银珠宝,同时王寿光承诺不会少了市舶司一艘船,甚至王寿光还取来了两浙路内监使的手令。三管齐下,关世宜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州造船工坊匠首金樾本是个性情火爆的汉子,按他的脾性就要和沈氏船坊闹个鱼死网破,后来在船坊工匠的苦苦哀求下,才答应了沈氏船坊的收购条件。事实上,被沈氏船坊收购对金樾及各船匠而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大量成熟的技术输入进来,使得明州船坊的生产效率增加了至少一倍,金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沈氏产业的股东之一。金樾对沈氏产业了解越深,越觉得自己应当发挥在船夫、造船方面的专长,和胡喜儿共同经营远洋贸易,他向王寿光提了多次,王寿光向他承诺待沈计相从京城回来商议此事。

    三个新股东之一的顾弘章,是与张小五一起从宣州过来木匠出身的匠人,来时也刚二十出头,与张小五大字不识不同,顾弘章从小学文,虽也考中秀才,但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拾起祖传的木匠手艺,本来只想赚些生活之用,便进京赴考,结果不知不觉间在木匠的行当越陷越深,如今他对吟诗作对已提不起兴趣,满脑袋都是如何把机械做的更加轻便高效。在他的心目中,沈氏产业中最令他推崇的即不是匠人之首王寿光,也不是大周计相沈括,而是沈计相的二公子沈方。在他位于沈氏庄园的一等房第三进院落中珍藏着这些年沈方随手制作的各种木工手艺,特别是各种奇形怪状可以跑动的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让他叹为观止。独轮车自从五年前,转塘庄园优化完毕停止更新后,转塘庄园便逐渐放弃了独轮车这个产业,任由大周各州县上百家木工作坊肆意仿造。而接下来,顾弘章的工作就是把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从样品到成品作出来。至于更多的五轮车、六轮车等等,顾弘章只是想了想便觉得无趣,直接放弃掉了。

    七年前与沈方一起烧制琉璃的年轻汉子邱高杰,如今已在杭州城里安家落户,三年前,他便带着妻儿追随王寿光来到翁山岛重建家园。邱高杰与李申的情况类似,都是属于掌握了大量技术的不可外流的人才,为了留住邱高杰,沈括也下了血本,奖赏之丰厚让许多匠头都眼馋不已。但李申所专精的乃是建窑的技艺,而邱高杰则精通制造琉璃的技术。通过邱高杰巧夺天工的手艺,各种五颜六色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琉璃制品,几乎可以和天然琉璃相媲美。可惜,王公贵族自然不屑于收藏人工琉璃,而老百姓面对这比瓷器贵十倍有余的琉璃难以产生兴趣,仅管沈氏出产的琉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但叫好不叫座,销量惨淡。琉璃产业已成为沈氏产业中最不起眼的部分,还好沈方对琉璃的兴趣仅次于木匠,所以在昌国琉璃窑场倒也有各式窑炉近百座。堪称艺术品的琉璃最后居然被降低了制造精度,用以大量生产琉璃砖瓦以满足近几年大量新贵建设庄园的需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