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方儿且说。”沈括有些好奇,自己的儿子有什么新点子。
“咱们把所有矿山全部买下来吧。”
议事厅各匠头、工坊主都笑了起来。沈方没有气恼,还是呆呆得看着沈括。沈括想了想,说道:“金银铜铁矿属于官府专营,但一些其它官府管制不严的矿山,我们倒是可以买下来。”
“东家,这个花销巨大,而且被发现的各种矿山往往已被官府管制,未被发现的矿产,我们去勘探,犹如大海捞针。”王寿光劝道。
“发动各州县的掌柜打听一下,凡是能发现矿石及特殊材料的地方,尽量花些价钱把源产山林买下来。也不一定拘泥于矿石,象特产品之类,也可以连土地买下来。今后转塘庄园沈家的收益全部投到这处,王匠首,各位匠头、坊主也可以投资,按出资比例进行未来收益的分配。发现新矿山、新材料、新特产的业绩作为各地掌柜考功依据。”
“遵命。”众人应诺道,至于他们能否看好此项投资,只能看未来出资情况了,倒是王寿光下定决心跟着沈括全投进去。王寿光投入二十万贯建设转塘庄园,新建了各类店铺近两百家,仅工人居住房和店家租金一项,一年便有一万贯的收入。就算把转塘庄园收益分成全部投资出去,这一万贯租金收入也足够他的各项开销。
接着张小五汇报了木工作坊的收益,独轮车的销量现在已经开始萎缩,木工作坊主要生产各种农具机械和水力车机及其配件,一年也能有十八万贯的收益。
王总头汇报了造砖、制瓦及建设其它工地及庄园扩建的工作。李申汇报了瓷窑的进展,进过三年来的不断尝试,瓷窑倒是制成了两种新式琉璃,一种是适用于建筑的琉璃砖、琉璃瓦,专卖给江南富户及京城的权臣巨富,但由于产量小,也只有三万贯左右的收益;一种是透明的琉璃,将石英砂、硼砂、石灰石、纯碱等材料混合在一起煅烧而成,略成黄色,这种琉璃晶莹剔透,但暂时没有发现应用之处。
沈括听了,也只是微微沉吟,便继续听下面的汇报。
由转塘镇各大地主转行的织坊主汇报了织坊的收益,六家织坊加起来有二十万贯的收益,与转塘庄园的其它工坊不同,这六家织坊属于加盟性质,收益中已踢出掉各自招聘的织工的月钱和税金。
胡喜儿负责将转塘产的各项铁器、丝绸、布匹、农具、瓷器运往各州县转塘庄园开设的杂货店铺,同时与杭州市舶司及泉州市舶司打通关系,通过各远航商队将转塘生产的丝绸、布匹,农具、瓷器等销往高丽、日本及大食、三佛齐等地,铁器和铜钱属于官府管制,一律不许流出大周。同时将一箱箱的银两、铜钱和各种所需材料运回转塘。胡喜儿汇报了转塘船队的转运情况,目前转塘船队已有大小船只近百艘,船员、护卫近两千人。因转塘船队与外界沟通密集,经手大量的货物和钱财,所以在所有匠头、坊主中,胡喜儿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占了两成股份,同时经营相对独立,靠来回运输费用来发放船员、护卫的月钱,并有可观的盈利。
张船首是最后一个汇报的匠头,“东家,近三年多来,转塘庄园建设了一个船厂,八个码头,一千料船一十四艘,八百料船四十艘、四百料船七十五艘、二百料船二百二十艘、二百料以下五百余艘。不算交付给胡运首的九十二艘,其余船只收益三十万贯”(注:1料相当于0.24吨载重,100料相当于1立方丈的容积,约相当于今天的32立方米,1艘400料船卖价约1000贯,数据资料来自百度,供参考。)
等各匠头汇报完,王寿光起身向沈括略一施礼,坐下言道,“东家,正如刚才刘四兄弟所言,转塘的发展现受土地的限制已无法继续扩大规模。为了转塘庄园的产品向福建路、广南路、淮南路、京东路拓展,以及开拓海外贸易,将货物销往高丽、日本、琉球等国,我们需要在明州外海的翁山、岱山、衢山三岛购买土地,兴建深水良港。”
明州即今天的宁波,翁山岛等岛屿即今天的舟山群岛,翁山自大唐开元年间设翁山县之后经历了多次撤县和重建,直至大周显德二十五(978年)年再次撤销翁山县县治,将下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乡划归鄞县管理,而鄞县正是明州州府的驻地,原翁山县此时仅剩一巡检司的低级衙门。翁山岛等岛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其腹地是大周最富裕的两浙路,有着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出产大量的丝绸、茶叶。同时,面向太平洋,拥有众多港湾,且终年不冻,东可去日本、流球,北可去高丽,南可下泉州、广州,是大周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但是朝廷对翁山等岛屿的优势位置并不重视,对于已开始大规模生产工业产品的转塘而言,现在倒也是最佳的入场机会。
“哦!”沈括对转塘的未来发展也有过深入的考虑,喜道,“王匠首此言甚合我意。只是不知这些年与明州州府、明州市舶司、鄞县县衙关系如何?”
“遵东家令,这些年每逢节假日,各关口位置官员的生辰,我们转塘总要备一份厚礼拜见,加上钱塘沈氏本身就是响亮招牌,倒也没被怠慢。转塘的水力车机及纺机、织机也按东家的意思销往明州,现在整个明州新兴工业已离不开转塘庄园的扶持。”
“这明州却也有趣,放着翁山如此好的地理条件不去发展,着实可惜。”沈括笑道。
“那也是没办法的。我大周官制,一处为官最多三年便需易地,建设翁山是利在后世的功业,与他们任上却也没有什么利益。不如改种棉花来钱见效快。”王寿光笑着解释道。
“去年在京城曾偶遇临川王介甫先生,介甫先生曾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与我倒是有些缘分。吾与其聊起转塘的变化,介甫先生对新兴产业极为赞赏,朝廷有风声,介甫先生将出山参政枢务,想来,用不了几年,转塘便会因此有更大的发展。翁山之地,介甫先生早有谋划,欲建议朝廷重设县治,在朝廷有动作之前,我们还需抓紧布局,时不我待啊!”
众匠头、坊主齐声应诺。
临川王介甫即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因归乡守制,远离朝堂三年,去年守制期满回京销假后,对朝廷授予的官职坚辞不受,据说在临川钻研经学正处于关口阶段,不容分身,王安石经学研究成果又称“荆公新学”。提出“万物一气”的命题,认为“气”生成“五行”,构成万物。认为人具有感觉和思维能力,能认识世界万物。认为“天下之事,固有可思可为者”。认为“圣人可学而成,王道当可求而致”。倒有些儒、释、道相融合的意味。
“今后的发展布局随后由王匠首统一指挥,今日,吾却有重要之事于各位匠头、坊主提点。”沈括喝了一口龙井香茶,郎声言道,众人均坐直身子,认真倾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