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金国的阴谋(一)
户部尚书陈良翰首先向众官员们介绍,由户部的官员计算出的如果按金国的提议,所需要的部费用。
金国地理也是按“路”来划分,但在“路”之下,金国只设“府”和“州”,而不设“军”级的行政区,金国将中原地区设为南京路,将河北设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河东南路,山东设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关中设为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共八路、十七府,八十五州,计一百零二处。若是按金国设定的标准,赎回十七府需白银一千三百六十万两,赎回八十五州需白银五千一百万两,共计是六千四百六十万两白银。而这里还并不包含昔曰的燕云十六州。
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一般是一两白银折算一贯钱,但这种折算比价并不是固定不变,通常来说白银的比价要此铜钱高一些,有时一两白银折算到一贯二百钱,最高的时候一般可以达一贯五百钱。因此如果按实际折算成铜钱,大约需要八千万贯左右。
而目前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五千万贯钱左右,除去各项开支,每年剩余的铜钱数量在五百至八百万贯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金国的方案,以大宋目前的财政收入能力,想要部赎回失土,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时间。而在此期间,还不能发生别的意外事情,否则所需的时间还要久。
有了各项数据作为依据,那么其中得失也就一目了然了。大宋朝中的官员立刻分为两派,开始各述己见,争论起来。
首先发言的是礼部尚书张栻,他道:“陛下,臣以为金国之议,万不可行,中原、山东、河北、关中之地本来就是我大宋故土,金国当年不顾信义,倚仗兵势,强占我大宋国土,又掳走二圣,如今本应归还,又岂有要我大宋以银钱赎回的道理。”
吏部尚书范成大却摇摇头,道:“张大人之言差矣,金人强占我大宋国土是不假,但国土以被他占去,莫非还能要他供手归还给我们吗?收复失地,为我大宋应尽之责,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巧取也罢,强夺也罢,只要是能收回失地,又有什么方法不可以用呢?因此陛下,依臣之见金国之议,完可行。”
兵部尚书叶衡道:“范大人,八千万贯可非小数目,我大宋一时那里支付得淸。如果毎年将节余的银钱都用来赎回土地,那么一但发生天灾人祸,朝廷又该如何应付呢?如果金国趁我大宋财力枯竭,背信弃议,发兵来攻,我们又当如何呢?”
范成大道:“叶大人,你没有听金国所说吗,银钱非是一次付淸,失地也不是要我们一起赎回。八千贯钱虽然不在少数,微臣以为以我大宋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毎年拿出三四百贯钱来,逐步赎回失地,那么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将所失之地部赎回。而且每年朝廷依然有所节佘,在此其间既使我大宋发生些事情,也有足够的钱财在应付。”
范成大刚说完,工部尚书汪应辰出列道:“陛下,为臣以为范大人所言极是,八千贯钱虽然为数不少,但分作二十年,每年则只需四百万贯,以我大宋的财力,完可以做到。相反如果与金国开战,胜负之数暂切不说,只是军费开支,一年又何此千万。而我大宋的好男儿,又不知有多少会命丧疆场,为国尽忠,又有多少百姓会因为战场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又岂非仁主所愿。而按金国之议,不动兵力,不伤百姓,只每年耗废些许钱财,即可以回失地,又何乐而不为呢?虽然需要耗废二十年光景,但陛下正值轻春鼎盛之年,二十年后,亦不为老。孰重孰轻,还请陛下三思。”
其实他们列举的这些道理赵忱都想过,金国的这个建议确实令赵忱也动心不少,赎回每座州府的花费虽然大,但实际比起用兵打仗的开支,还算是要少些,而且不用出兵打仗,大宋的士兵也确实不用伤亡,百姓的生活也能安定。虽然会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但赵忱今年才满二十五岁,二十年后也不过才四十五岁,正是壮年的时候,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收复了失地,建立的功业也足以与太祖皇帝比肩了。
只是赵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总是感觉金国的这个提议是一个圈套,是一个阴谋,并不可靠,但他又想不出其中到底有什么阴谋,也拿不定主意,因此才让群臣讨论。
张栻又道:“陛下,金人素来狡猾,不顾信义,因此不可轻信。万一他们收银而不还地,我大宋岂不是银地二空吗?”
陈良翰摇头道:“张大人之言,我看未必,只需先与金人协商好一个稳妥办法,我们交钱,金人交地,银地两清,又何惧金人赖我银钱呢?”
这时兵部尚书叶衡也道:“陛下,臣还是以为不妥,虽然每年只费三四百万贯钱,我大宋到是付担得起,但如此一来,岂不是尽我大宋之财,而资敌国之用吗。如此一来,恐怕不出十年,我大宋必弱,而金国必强。后果难堪。”
刑部尚书王十朋也出列道:“陛下,臣也以为金国之议可行。赎地所费的钱财,一则可有两国榷场收入补回,二则我大宋每收回一地,便多了一地的税赋,国势亦富强一分,而金国失一地,则失一地税赋,国势必衰弱一分,彼消我涨,十年之后必是我强金弱,因此并不足为虑。”
听了王十朋这番话,赵忱心里也不禁一动,硧实也有道理。自己只但心金国得到赎地的银钱之后,会畗强起来,但没有想到,只要土地到手之后,大宋同样也能增加收入。但这一点难道金国就会想不到吗?
这时张栻又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金主乃是以武力夺位,又与蒙古大战一场,穷兵黩武,目前必是国力疲急,府库空虚,故此才想出此计,一来是欲稳住我大宋,不行北伐之举,使金国有喘息之机,二来想用少许土地,换取我大宋的银钱,好渡此难关。一但等金国恢复了元气,必然会撕毁协议,重新与我大宋为敌,因此请陛下且不可上当。”
赵忱听了,也点了点头,张栻刚才说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金国确实很有可能就是这么打算的。
但汪应辰也立刻出言反驳道:“陛下,如今以我大宋的国力,一二年内也无力再行北伐之举,何况征战大事,岂有必胜之理,古人云: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亦未得一地。然而如今却可以以银赎地,纵然日后金人如张大人所言,必会败盟,但我大宋亦己赎回十数座州城,也非不为得利。故此诚不可失也。还望陛下三思。”
就这样六位尚书中,有四人赞成,二人反对,而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争讨起来。只有几位执政大臣还都沉得住气,并没有参与进来。但赵忱听着,觉得两方说的都有道理,因此也难以决定。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争论结束了,但还没有议论出一个结果来。赵忱只好下令,今天暂时罢论,各官员散朝回家,明天再接着议论。
赵忱愿以为马上就能讨论出来,是否同意金国提出的这一个赎回失地的计划,那知这一讨论起来,文武官员们各执一词,议论纷纷,谁也说服不了谁,随后一连讨论了六天,也沒有确定出一个结果来。而且官员们之间也越争越激烈,连执政大臣中的王炎,叶颙、周葵等人也都加进了争论。
其中王炎力主拒绝,而叶颙、周葵却主张接受,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结果他们都争得面红耳赤,青筋暴跳,有好几次都差一点吵了起来。幸好赵忱十分机警,是势头不对,就立刻强行制止,再加上两位宰相韩彦直和赵汝愚都是顾大局的人,也极力把这场争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因此才没有变成了互相攻击。
不禁如此,因为赵忱一直都釆用较为开通的治国态度,朝政信息,基本都对外公开,因此金国主张赎回失地的提议很快就从朝中传了出去,就连各地方,民间也开始对此展开了议论。不过在中下层官员和民间,到是以赞同金国的主张占了绝大多数。毕竟谁也不愿意再打仗,如果能够不用战争的手段来收复失地,当然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