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堂>穿越历史>醉枕江山 > 第一千八十二章 反戈一击
    长安四年八月,武则天开始卧病在床。!

    九月初,气象异变,长安竟骤降大雪,如此怪异天气,引得坊间一片谣言。

    早在八月下旬,以前归顺武周的突厥将领叱列文崇突然反叛,消息在九月中旬传到了长安,武则天在病榻上听取了军情汇报后,马上传旨,命宰相姚崇为灵武道安抚大使,节制灵武道兵马平息叛乱。

    姚崇虽是文臣,却自幼习武,而且知军机事。当初契丹叛乱时,姚崇就曾多次上书,军机分析十分透彻且每每言中,被武则天认为是一位奇才,这才提拔他做了夏官侍郎,直至如今官拜宰相。

    所以,武则天派他带兵也算是名正言顺,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武则天向群臣发起的第二波反击。卧病在床的武则天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渴望,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即将展开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她要按照她的设想,对朝廷的权力架构进行一番调整。

    姚崇领兵在即,宰相班中就有了空缺,按例,武则天要向告老还乡或因其他事故离开岗位的宰相询问继承人选。其实,此刻政事堂里的宰相已经人满为患了,以前政事堂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宰相。

    但是现在的宰相又有几个及得上当初岑长倩、任知古、裴行本、狄仁杰、魏元忠那些宰相们精明干练呢?现在的宰相,要么是杨再思那种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阿谀之徒,要么是苏味道那种首鼠两端、模棱两可的奸滑之辈。

    而武则天已经年老力衰、精力不济,也不像当年一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她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宰相们的协助,所以她需要一个真正能做事的人。姚崇向武则天推荐了秋官侍郎张柬之,武则天想起狄国老也曾推荐过他,于是欣然应允。

    武则天当然清楚,姚崇既然推荐了张柬之,那么张柬之必然与姚崇志向相同·但她更清楚,她要治理国家,还是需要这样的人。不管如何,张柬之刚刚成为宰相·在宰相班中排名居末,他应该不可能像姚崇一样过激。

    如果过段时间,这张柬之根基渐成,也像姚崇一般尾大不掉时再把他换掉就是了,在她以太后和皇帝身份执政的这二十年里,她前前后后已经换了七十多个宰相,古往今来·再没一个人帝王如她一般换相频繁,这一手她早就驾轻就熟了。

    更何况,张柬之与她同岁·都是八十岁高龄了。她都没几天好活了,张柬之偌大年纪,还能搅起什么风浪呢?所以武则天对他放松了警惕,在姚崇率军出征之后,张柬之就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入驻政事堂,成为当朝宰相。

    张柬之拜相的这一天,是长安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武则天以凤阁侍郎韦嗣立为检校魏州刺史·同平章事。

    三十日,武则天以怀州长史房融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

    十一月五日·武则天以天官侍郎韦承庆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一系列任命,就像密不透风的一套组合拳,毫不留情地打了出来。

    韦嗣立和韦承庆是兄弟·两兄弟同时入阁拜相,轰动一时,令人警惕的是,这兄弟都与二张交厚。

    至于拜相的怀州长史房融,曾经参与编撰《三教珠英》,如今也是二张一党。

    在武则天做出这一系列调整的时候,她一直卧病在床·这些旨意都是通过内廷发出的,这使得民间猜忌渐重。许多人传说这些■根本不是女皇帝下达的女皇已经病重,昏迷不醒,这是张矫诏、扩张自己的势力。

    其实武则天虽然缠绵病榻,连临朝都停了,但她并没有虚弱到不能视事的地步,起码这些命令,都是她把宰相们唤到面前,当前他们的面口齿清楚、头脑清晰地下达的。

    但是,太子派、相王派、梁王派等各派势力自然不会站出来为她辟谣,这些谣言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乐于看到这些谣言,其中很多谣言实际上就是他们的人炮制出来并散播出去的。

    当武则天一口气儿提拔了三个二张的党羽进入政事党以后,她就着手拔除第二颗眼中钉了。自魏元忠遭贬以后,姚崇就是反张派在政事堂里的最高代表,是武则天的第一颗眼中针。

    如今姚崇被她打发到灵武平叛去了,第二个反张派的重要领袖宋就成了她急欲拔除的钉子。武则天下诏,命宋出按扬州、幽州、陇右及巴蜀四地。

    这四个地方,一在东,一在北,一在西,一在南,真是四六不靠,如果再加上一个交趾,那就是想让宋沿着武周帝国的国境线绕上一圈了,即便是眼下这四个地方,宋想要走完,没有一两年的功夫也办不到。

    宋知道这是武则天想把他调出京城,他是御史中丞,一旦他离开,女皇帝就可以把肃政言官的这块重要阵地也换成二张一派的人,那时二张的地位就更加难以撼动了,所以宋悍然抗旨,不肯出行。